曾經的我們為了獨立成家越來越努力,後來我們也有了子女,突然發現自己一無所知,常常擔心市面上能獲取的資訊其實不是針對于自己孩子的情況而給出的建議和方法, 而是為了發展正常的孩子給出的。最終發覺,只有主動再次求助,比其他家長額外付出更多心力,拿出更大的勇氣、信心和希望,才能帶領孩子一起康復,面對未知。
其實每1200個孩子中就有近200個的孩子出現讀寫障礙、語言障礙、或患有自閉症及過度活躍症等特殊學習需要。 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容易有情緒及社交問題,家長需要多花耐性教導,調查顯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家長,90%指在教育子女時,承受的壓力較一般家長多出24%。
兒童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兒童的能力是依靠家人或照顧者在社會環境中持續互動過程中發展出來,深受彼此間的互動影響。因此,有需要幫助的時候,不要猶豫、積極地向社會專業人士求助吧。家庭的治療服務需求、經濟需求、資訊需求、休閒娛樂需求都可以從社會各種管道得到幫助。分擔我們家長自己的壓力,才能更輕鬆地與孩子溝通,也讓孩子感知到家庭氛圍的改變。
我們的顧慮來自哪裡?
我們都曾感到無助與恐慌,不知從何開始,我們也曾因為擔心社會標籤影響而不敢求助,但世界上有六分之一的孩子都曾被確診為語言障礙,放下顧慮,是第一步。
再來,要想想看自己的壓力來源於哪些地方。家庭為了支付孩子參與康復訓練的需要,可能要節衣縮食, 減少其他開支,申請社會補助,甚至是只有免費的才參加,經濟負擔之餘,情緒壓力導致夫妻間因為孩子產生家庭糾紛。一開始想,就能發現咱們的焦慮可能包括子女問題,還是因為家庭經濟 、夫妻關係,甚至是與其他親人的關係、 住屋問題、就業問題、獲取社會支援問題等等。仔細一想,手心是不是就開始出冷汗了?
親愛的,深呼一口氣,這都是正常的。
接納自己的焦慮,大膽地講出自己和孩子的需要,社會大家庭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專業訓練的效果
被認為「無口語」能力的兒童,並非意味著不能以說話的方式來溝通。兩名4~6歲具有溝通障礙的兒童,進行圖片兌換溝通系統(PECS)教學訓練,結果發現:訓練能促進發展遲緩幼兒的被動反應與主動表達的次數,而且主動表達內容更具象化。
早期通過輔助溝通系統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簡稱 AAC) 在孩子的生活環境中進行干預介入, 藉由增加互動的機會、語言技能、及提供語音輸出模式的溝通輔具,可促進兒童的口語能力。兒童動作系統仍屬發展階段,有無限可能性。因此在零至三歲時,不要放棄增進其說話技能。
說話及呼吸肌肉控制有困難,或者神經系統、認知能力有限制都會影響兒童的溝通能力,也都是無法發展清晰語音的高危險群患者。而 AAC包含所有的溝通方式,因此 AAC介入可改善功能性的說話技能。當兒童繼續學習新的聲音或發出不一樣的聲音,這對於兒童發聲的發展,都是正面的象徵。
家長們,不妨試試看接受專業人士的指導,信任社會家庭,相信堅持不懈就一定會見證到孩子們一點一滴的正向變化。